儒家針對於學習,有提出博學、審問、慎思、明辨、篤行五個道理,其實不只是學習催眠,學習任何東西都是適用的

這五大道理,在催眠學習上要如何運用呢?

#博學

意思是學習需要持續、廣泛、深入的學習,如果不進步,就只會退步

催眠師的學習也一樣,很多時候我們學了幾天催眠,取得了證書,就沾沾自喜的認為自己很厲害,但每一門學問其實都可以很深入的,我教催眠時常常會說,催眠是一個易學難精的技術,同學即使取得證照後,也要繼續的持續學習,這世界持續的在變化,20年前的心理理論發展跟現在是完全不一樣的,持續學習才不會被市場淘汰,我更希望學員能超越我,當然我自己也會持續學習,才能夠教學相長

#審問

意思是問問題要清晰、針對性問題來問,先想清楚要問什麼,不是亂問、說了很多別人不清楚的話

有時,我們常常不能夠了解對方的問題,問他人話的時候也刪頭去尾,卻又期待他人理解

又或者是有時說了很多,不斷繞圈,卻無法表達重點

比方說,我想知道一個人為何不說話,我可以明確的表達:「我很想知道你現在為何不說話?你願意告訴我嗎?」

如果不善於敘述時,我有可能會說:「你幹嘛不說話?你在生氣嗎?你如果不說話我也不說⋯等等」

其實,我只是簡單的想知道他為何不說話而已

有時因為害怕破壞關係、害怕對方生氣、又或者是焦點在身上怕他人誤會我,以致無法真正的表達內心想說的話

好好問、好好說,真誠地說,才能夠創造良好的關係

#慎思

意思是,在追求知識的過程中,每個面向都需要細細思考,也包含了每句話、每個行為背後都有不同的意思,我們需要學習如何聽懂所要表達的,不要曲解

比方說,導師說「催眠時不要主動幫他人看前世」,如學員曲解,就會變成導師似乎不喜歡在催眠時做前世回溯,我們需要負責任的去理解一個人說話背後的含義,才能幫助自己的理解

.慎思不單是運用在學習,在一般的溝通也一樣

比方說,一個老公跟老婆說「你知不知道我每天上班很辛苦?」其實他背後或許想表達的是我好想你能關心我、或是我好累

媽媽跟孩子說「你怎麼功課又沒考好?」或許他真正想說的是「我很在乎你、我想要你成材、別跟我一樣等等」

另外,在學習過程中,慎思的來源有可能來自於同學或導師,有時一個人想破了腦袋還是想不通,願意開放自己給他人看到,並仔細聆聽他人的回饋,才能夠有更好的思考與演進.

#明辨

明辨用現代的語言來說,是一種區分,能夠區分每個字的意思,每個行為的差別等等

比方說,我來學習的「原因與目的」,這二者間其實是不相同的,我可能因為這個學院的名聲而來,這個叫做原因,但我學習的目的可能是學習這技術後,可以讓我具備助人及額外收入的能力,這個叫做目的.

又比方說,「固執與堅持」之間的差異,堅持可能是守住自己的目標,或是一份立場、不放棄,而固執可能是焦點在於我是對的,能夠明辨,才能夠有更好的學習與理解.

#篤行

篤行指的是實踐

所有的學習,都需要透過捲起袖子,起而行之,才能夠通徹的學會.有些同學認為自己的天資聰穎,一聽就懂,但真相是無論天份如何,沒有實踐的都不是學問

學習催眠也一樣

唯有經過無數次的催眠練習,以及專業的指正

才能過獲得真正的知識

耍小聰明,懶惰,害怕,無論是哪一種理由 都比不上實踐的重要
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