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,催眠在台灣是不能說催眠治療的,台灣的法規,只有精神科醫師及心理師有治療資格。
但有趣的是,催眠訓練中,卻有許多結合心理治療的原理與技術,在美國,比方說哈佛大學或史丹佛大學醫學系,其中一門課就是催眠,教導醫師如何運用催眠,著名的史丹佛醫學中心有專門的門診做催眠治療,我跟隨的二位外國催眠老師也都是在這樣的專業體系訓練出來的。
心理治療又是什麼呢?在台灣心理師分成二種,諮商心理師及臨床心理師,這二種心理師必須要心理研究所畢業,經過實習一年,高考通過後才能取得資格。
二者的差異只是在訓練方向不同,簡單來說,諮商心理師比較偏重在如心理諮商所、身心科診所、監獄等機構提供諮商服務,臨床心理師比較偏重在如醫院、醫學機構等做心理衡鑑、心理治療等工作,二者都很專業。
也就是說,在台灣,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如果使用了催眠,那就是催眠治療,未具心理師或醫師資格的催眠師,只能給予症狀的催眠輔助,是不能做治療的,另外,如果遇到心理異常情形,如人格障礙(如邊緣性人格、妄想人格等)、思覺失調、解離等,就一定要請對方找專業醫師治療。
台灣催眠的教學目前比較偏重在非專業體系的一般應用,較少臨床或醫學相關的運用,以致於專業人士缺少了學習的管道十分可惜。
推動更專業的技術是一條漫長的道路,首先可能要先從民眾修正對催眠的污名化開始做起,不怪力亂神,以科學及心理為基礎的催眠才會是未來長遠的出路